首页 - 新闻 - 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工作模式探索

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工作模式探索

admin admin 2024年03月26日 新闻 我有话说(0人讨论) 81次浏览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简称人才目录),是引导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的重要举措。2018年7月,人社部办公厅公布《2018-2019年度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工作项目》,标志着我国正式将人才目录纳入全国性重点人才工作。2023年10月,人社部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加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为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目录在服务就业、服务人才、服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基于《四川省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1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1)》等近十部人才目录编制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对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的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重要术语与评价模型探索

急需紧缺人才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市场供需失衡等,某个国家、地区、行业、领域或者组织在发展中,迫切需要但又严重稀缺的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具有迫切性、重要性、严重性和稀缺性四个特征。其中,“急”强调需求的迫切性,“需”强调岗位的重要性,“紧”强调短缺的严重性,“缺”强调人才的稀缺性;“急需”反映需求量大且时间迫切,“紧缺”反映供给不足且程度严重。

人才紧缺度指数模型,是准确判定人才急需紧缺程度的量化工具,也是确保人才目录科学性的重要基础。“人才紧缺度指数”包含两个层级:一级为“综合指数”,二级包括“数量紧缺指数”“质量紧缺指数”和“稳定紧缺指数”,一级指数由二级指数加权平均所得。“数量紧缺”反映因人才数量不足而导致的紧缺,可用统计期人才数量缺口与总职数相比较来衡量;“质量紧缺”反映因人才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紧缺,可用统计期人才质量(知识、素质、技能等)的现状与理想状态相比较来衡量;“稳定紧缺”反映因人才稳定性差而导致的紧缺,可用统计期人才的主动离职率来衡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1)》项目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二级指数的权重,计算出数量紧缺(s)、质量紧缺(z)和稳定紧缺(w)三个二级指数的权重分别为:0.4286、0.4286、0.1428。因此,人才紧缺度指数模型G(s,z,w)可表示为:G=0.4286*s+0.4286*z+0.1428*w。

紧缺程度的两级指数取值均介于“0”到“1”之间,值越大代表紧缺程度越高。通过《四川省现代工业“5+1”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0)》等编订实践发现,紧缺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为宜,等级太少区分度不够,等级太多应用性将被削弱。根据取值区间将指数划分为“轻度紧缺”“中度紧缺”和“重度紧缺”三个等级,确定各等级临界值有两个思路,一是绝对值法,比如大于等于0.7的为重度,小于0.3的为轻度,其余为中度;二是相对值法,比如将综合指数进行降序排列,前27%的为重度,后27%的为轻度,两者之间的为中度。

工作机制与目录体例探索

制定统筹协调工作机制。需成立由人社部门牵头,发改、经信、教育、科技、农业农村、商务、金融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指导,专业科研团队负责实施的工作组,充分发挥机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和科研团队的专业优势。每个部门和科研团队均须明确具体的负责人和联系人,充分讨论该项目的重要事项(比如研究范围、产业界定与分类、区域界定与划分等),并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个项目的开展。

制定数据采集工作机制。一般采用重点抽样调查、大数据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重点抽样调查的企业名单通过自上而下(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和自下而上(基层主管部门上报)两个渠道确定。各区域和各产业相关基层主管部门确定专人负责,由联络员和科研团队的调查员共同完成重点抽样数据的采集工作。大数据调查主要面向研究范围的所有企业,可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大数据公司合作。网络调查主要面向自愿参与调查的企业,可通过各级组织、人社部门的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在线采集。重点抽样调查和网络调查主要收集计算人才紧缺度指数所需的数据,其优势是数据全面、及时、针对性强,劣势是样本量较小。大数据调查主要分析热门岗位和人才流动情况,对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印证,其优势是样本量大,劣势是数据针对性不强。

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机制。为确保人才目录的质量,需要构建研究质量监督机制,重点严把数据、结论和对策三方面。数据质量是调查研究的生命线,需要精心设计问卷,尽量做到填写内容少、问卷美观、操作方便,填写前由专业科研团队进行专项培训和引导说明,尽力让填写人打消顾虑、乐意参与。此外,对未通过逻辑关系验证的数据需要与填报者进行反馈沟通,尽量挽救,最终还未通过检验的数据不能纳入有效问卷统计。从数据分析中得来的结论比较客观,但从数据结论挖掘人才现象与规律是一个难点,需进行多方数据结论的对比和印证,并与企业的人才管理实践者和相关主管部门共同讨论。根据讨论确定的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是另一个难点。应充分发挥专业研究团队在人才管理方面的理论优势,以及机关主管部门和企业人才管理者的实践优势,通过讨论、征求意见、访谈等方法不断完善对策研究。

制定人才目录编写体例。人才目录一般以表格的方式呈现,每一行描述一类急需紧缺人才,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岗位名称、任职要求、人才紧缺度指数、主要分布地区(或功能区)、主要紧缺产业及领域等。其中,岗位名称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小类或细类,通过在《成都市锦江区人才指引(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3)》等项目试点,发现将岗位名称统一到“小类”更便于应用;任职要求主要包括学科专业要求、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知识能力要求等;人才紧缺度指数分为综合指数、数量紧缺、质量紧缺、稳定紧缺4栏,同时呈现指数数据和星标。综合指数的各级星标分别为:★★★(重度紧缺)、★★(中度紧缺)和★(轻度紧缺),二级指数的各级星标分别为:☆☆☆(重度紧缺)、☆☆(中度紧缺)和☆(轻度紧缺)。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的呈现顺序一般遵循如下规则:首先按照产业(或产业集群、功能区、行业领域等)划分为大类,然后每个大类中按照“紧缺程度综合指数”降序排列,又分为重度紧缺、中度紧缺和轻度紧缺三个小类。

工作要点与应用场景探索

编制原则。第一,服务战略原则。人才目录工作是为发展战略服务的,在界定产业和地域的范围与类别等重要问题时,要以所在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布局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域或功能区发展布局等战略为指导。第二,产业导向原则。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人才要素向重点产业及领域有序流动,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促进产业人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和人尽其才。第三,客观真实原则。坚持以产业和企业的真实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数据,互为补充、相互印证,努力提高数据质量,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研究设计。人才目录应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有来自指数模型的定量分析,也有来自企业主管的定性评价,确保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盘点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二是坚持重点抽样与全面分析相结合。既有来自重点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也有来自大数据平台的面上数据进行补充与验证,确保调研数据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三是坚持需求与供给相结合。既要分析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也要统计相关人才的学校培养与市场供给情况,确保供需两端对接的适配性与精准性。

应用场景。人才目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结论:一是产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情况,主要包括整体和各类别(比如不同产业、领域、地区等)的急需紧缺人才分布、重度紧缺人才岗位、热门岗位、相关产业人才的供给情况等;二是产业人才的现状与流动情况,主要包括产业人才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职业技能等级结构、区域流动情况、产业流动情况等;三是从以上结论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产业人才现象与规律。这些研究结论可为人才工作部门、公共人才服务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产业人才等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为组织、人社等人才主管部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供参考,奖励措施应向重点产业及领域的重度紧缺人才倾斜,提高引才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开展就业服务等工作提供方向,策划急需紧缺人才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促进重点产业企业与急需紧缺人才精准对接;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立足当前需求和未来规划,加强急需紧缺人才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企业招才和人才就业提供指引,促进企业掌握急需紧缺人才的供需情况和主要人才市场,引导急需紧缺人才往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集聚。(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纠错】责任编辑:李明宇


大同劳务派遣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昵称(必填)

邮箱(选填)

网址(选填)

正文(必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
力众人才网
热门阅读
  • 名企负责人共话青年就业

    名企负责人共话青年就业

    不久前,在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HRA)主办、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简称FESCO)首席战略合作的“超A大会暨第二届首席人才官领袖峰会”上,来自知名...

  • 初入职场大学生“被恶习”随波逐流还是自我约束

    初入职场大学生“被恶习”随波逐流还是自我约束

    来源:大众日报陈姐部门有两个实习生,刚刚到公司时,两人都如同白纸一般,既不会偷奸耍滑,也不会尔虞我诈,可实习期还没过,两人“本事”长了不少,工作能力是提高了,却...

  • 好奇同事工资,还得“偷偷打听”?

    好奇同事工资,还得“偷偷打听”?

    一些企业实行“密薪制”、禁止职工交流薪资信息引争议  建议公开公示薪酬制度,充分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  阅读提示  在密薪制管理之下,一些职工为了找准自身定位...

  • 促进青年就业,怎样打开新空间?

    促进青年就业,怎样打开新空间?

    来源:新华社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乎千家万户,也是全国两会上热议的焦点问题。去年以来,青年调查失业率引发关注,一些外媒和外国机构也借机唱...

  • 职场禁忌:积极莫乱了分寸

    职场禁忌:积极莫乱了分寸

    来源:中国公共招聘网几乎所有的办公室新人在刚刚坐到自己的电脑桌旁时,都有难以言喻的兴奋:那是混合着知遇之感和自信之愿的一种情绪,尤其是那些进入知名企业的年轻单身...

  • 如何通过学习获得意志力

    如何通过学习获得意志力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我们都羡慕那些看上去似乎能够完美地自我控制的人。他们定期地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按时完成工作项目。在一项一百万人参与的研究中,大部分...

  • 前程无忧发布2023职场人情绪状况调查

    前程无忧发布2023职场人情绪状况调查

    一项面向白领的调查结果显示,多达76.8%的受访白领会为职场社交感到困扰,表现出“社恐”。对职场社交“能躲则躲”的占23.4%,“戴上面具强行‘营业’”的占26...

  • 职场需要充电的五大信号

    职场需要充电的五大信号

    来源:中国公共招聘网信号1:你是否感觉目前自己的职业没意思?莎莉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并不太热爱自己的金融专业,但毕业时没有改行的机会,还是进了一家外资银行。“我总...